潛心務農,辛勤汗水澆灌“致富花”
每天早上,在通往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小箐鎮龍山村公路上,一輛輛滿載蔬菜的卡車絡繹不絕地駛出龍山村夏家溝,通過高速,將當地蔬菜運往全國各地?!昂献魃缃y一給農戶們發種子,到了采摘季,通過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商標品牌進行銷售。目前,合作社與廣東、廣西、四川、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外客商合作,將山里的寶貝銷往省外?!弊鳛樾尬目h聯綠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汪發友看著標有“夏家溝”和“黔農麗蔬”品牌的蔬菜、水果駛出貴州走向全國,心里還是很有成就感。
30年前,汪發友看著家里的7畝多地,決心種植果樹和蔬菜來增加家里的收入,采用人挑馬馱的簡單耕種方法,幾年下來雖有收獲,卻改觀不大。窮則思變,他開始學種桃子,起早貪黑忙碌在果園里,剪枝、施肥、打藥,春夏秋三季和果園捆綁在一起。功夫不負有心人,果園的產量節節攀升,桃子的銷路越來越好,汪發友也成了夏家溝的果農大戶。但文化水平的限制又成為了擋在汪發友前面的“攔路虎”。在修文縣農業局和修文縣農廣校的大力幫助下汪發友報名參加了不少的種植培訓班,同時也取得了中專文憑,這也使汪發友從農民變成了農業“經理人”。
學以致用,科學種植實現“增收夢”
“全得農廣校的老師們對我的幫助,才讓我可以掌握果蔬的種植技能,我還通過學習到的各種知識成了一名‘土專家’”汪發友說。
致富不忘眾鄉親。不僅自己種植果樹,汪發友還利用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的果樹生產管理經驗,默默無聞地為夏家溝及周邊的廣大果農提供果苗,農閑時節,他召集果農到自家果園中進行現場傳授經驗,進行技術培訓,向他們講解果樹的新品種、新技術,同時在嘗試果蔬的聯合種植。村民只要遇到技術上的難題,都會向他求教,他總是有求必應,積極幫助解決。不只在夏家溝,汪發友還走出去為種植戶培訓,多年來,聽過汪發友種植技術培訓的農戶都有近萬人。
在汪發友的帶動下,夏家溝種植果蔬的面積從7畝地增長到了400多畝,果蔬產量越來越大,看著滿山遍野的果蔬,汪發友喜憂參半,畢竟夏家溝的基礎設施太差,原來種出的果蔬都是用小摩托車拉出去銷售,可是這么大的產量還沒能拉出大山,果蔬都爛在地里了?!昂镁埔才孪镒由睢?,不能讓我們好品質的果蔬產品種出來卻銷不掉,汪發友又帶動村民成立了修文縣夏家溝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為夏家溝修了30多公里的機耕道,8公里多的硬化路,直連高速公路。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路好,果蔬品質好,夏家溝及周邊鄉村的果蔬可以走出黔山,飛向全國。
帶頭引路,共同致富邁進“小康門”
“吃水不忘挖井人”,汪發友深知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不會有自己的今天。汪發友以實際行動報答社會,2018年成立了修文縣聯綠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原有的夏家溝合作社和發友生態農業園的蔬果產業為基礎,為實現資源、技術、資金的多層次、全方位合作,按循環經濟理論,結合現代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思路,融揉“合作互利”的需要。近年來,合作社根據各個種植基地的局部氣候特征,在省內各地市州,大力發展白菜、甘藍、番茄、辣椒、香細菜、桃李等蔬果種植,并與修文縣、遵義市、黔南州等省內多地種植農戶合作成立種植基地,通過與省內外收購商及加工企業訂單種植蔬菜累計1萬余畝,每年能為市場提供各種新鮮蔬菜2.5萬余噸,產值4千萬元,帶動農戶種植蔬菜千戶以上,戶均增收3.6萬元以上,基本實現周年供應為目標。同時,合作社活化內部管理,統一技術指標,始終做到誠信經營,把質量擺在第一位。承諾蔬菜采摘1-2小時到達超市,以合理的價格、可靠的質量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使夏家溝的蔬菜種植逐漸發展壯大,成為貴陽市的蔬菜基地之一?!跋募覝稀逼放仆ㄟ^“綠色蔬菜直通車”進入學校營養餐、部分機關食堂及貴陽市周邊市場。
合作社注冊了“黔農麗蔬”商標,重點打造綠色蔬菜品牌,基地生產的辣椒、番茄、甘藍、茄子、黃瓜等蔬菜,銷往廣東、廣西、四川、重慶、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外市場的占比達70%?!跋募覝稀?、“黔農麗蔬”牌果蔬得到了省內外市場及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未來,汪發友將用自己的所學、所知、所獲,帶領和幫助更多村民,讓大家一起走上果蔬種植的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