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靖宇是黑山縣白廠門鎮二臺子村村民,今年40歲,創辦了靖宇農機合作社,黑山縣高素質農民。
王靖宇在二臺子村摸爬打滾了半輩子,干過工地,做過收秋小工。在實踐中他慢慢認識到農民種地依然是根本,種地不能老把式,要用機械種,農業機械化生產才是大勢所趨。2008年,王靖宇用多年攢下的錢買了拖拉機、玉米播種機,開始了農機服務的生涯。剛開始村民們思想保守,寧可用最勞累的古法種地,也不使用機械種地,王靖宇用事實說話,邀請自己的親朋好友到自家的承包地上,現場用機械播種玉米,僅僅一天就播種完30畝耕地,村民們很吃驚,這機械種地,不僅效率高,而且播種質量好,還能同步埋下種肥,不燒苗,每畝地只收8塊種地費,太合適了,于是,親朋好友開始雇傭王靖宇機械種地,村民們眼見為實,逐漸認可王靖宇機械種地,紛紛雇傭他給自家土地進行機械播種。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從整地的滅茬機、種地的播種機、打除草劑的噴藥機、中耕的施肥機、到秋天收獲的玉米聯合收獲機,王靖宇一年四季,開著不同機械,從事農業機械化生產,春天耕種、夏日打藥、秋季收獲、冬拾秸稈為農民一條龍服務,帶動著村里的農業生產。
王靖宇參加了黑山縣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學習生產經營管理,在培育過程中他學到了很多農村政策與法規,也學到了很多生產經營新理念,在去外地參觀考察過程中,看清今后農村經濟發展方向。高素質農民培育結束后,王靜宇通過土地流轉,承包到200畝耕地,建成農場,買了一臺大型玉米聯合收獲機,同村里20個農民一道,依托自家兩臺拖拉機、兩臺滅茬機、兩臺打藥機、一臺追肥機、兩臺大型玉米聯合收獲機、一臺秸稈收攏機、一臺秸稈打捆機,兩臺運輸車,創辦靖宇農機合作社,也鼓勵社員買機械參與其中,并以自己承包這200畝耕地為示范,在東北黑土地上進行機械化耕耘,遼寧省、吉林省、河北省等很多地方,留下了他們播種的“腳步”。靖宇農機合作社為農民服務,把鄉民從繁重的體力種地中解放出來,而合作社也從中創造150萬元的年收入,每個社員每年收入幾萬元,生活水平大大得到了提高。這機械化耕種的土地高產,糧食采收率高,秸稈還田率更高,既保護了東北黑土地,又創造了經濟效益。
王靖宇被評為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優秀學員,他在高素質農民培育跟蹤服務大會上感言:黨的領導好,才有今天的中國發展,是國家的政策好,才使農民有免費學知識的機會,我現在幸福了,不忘國家的恩,服務農民給優惠。從那以后,靖宇農機合作社給農民進行農機作業時,每畝地比別人少5元,為農民減少生產成本,這樣一來,廣大農民越來越喜愛他,尊敬他,威望很高,農機服務作業面積逐年擴大。王靖宇帶領社員駕駛農機,耕耘在東北黑土地上,收獲滿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