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地,挖穴,定植,覆土……在宜都市陸城城郊花海園藝的園區里一派繁忙,花農們正忙著搶晴栽種大麗菊。
“栽完這40畝大麗菊,接著栽幾十畝的矮生美人蕉,再過兩個月您來,這里就是鳥語花香的旅游地!”35歲的公司老總袁雙榮手扶種苗娓娓道來。在車家店這片沃土上,帶領村民致富,播撒一路花香,一直以來,是袁雙榮的“花”心思。
這是他種花的第14個年頭。2007年底,他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退伍回鄉,想著報答家鄉的父老鄉親。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和共產黨員,他目睹父母及鄉鄰們因不懂技術,費力費錢卻收成不好收入不高的現狀,便尋思著如何利用車家店村城郊優勢,植入科學種田、機械化作業、高新品種元素。于是,他開始花心思找路子。通過咨詢村鎮領導和考察市場,他想圍繞美麗鄉村建設,流轉土地種花,當“花花公子”。這一想法很快得到車家店村和陸城辦事處領導的大力支持。為了美麗車家店村,村兩委班子成員走家入戶給鄉鄰們講政策,談前景,解除村民的后顧之憂,讓土地流轉的村民,拿著租金到花海園藝上班。
剛起步的兩年,創業的艱辛,外人無法理解,但他一直堅持,一心想著種好花,改變自己和村民的現狀,為家鄉建設出點力。
生活的日常是在園區打理花花草草,哪怕是曬得黝黑,只要聽聞培訓,他都積極參加,農業部門的高素質農民培育,更是讓他受益匪淺。在休閑農業專題班里,他刻苦鉆研園藝技術,拜農業專家為師,到種花大戶取經,揣摩花卉苗木栽培技藝和先進的管理技術,每次外出考察,他都有別人不一樣的收獲。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只要想到學花卉栽培真經,帶村民一起致富,他便信心百倍。
隨著花卉市場的逐步打開,花海園藝的園區規模漸漸擴大。創業至今,宜都花海園藝有限公司從最初流轉土地120畝到現今的300畝,從接納周邊務工村民11人到目前80多人(其中曾經的精準扶貧戶8個),公司年就業量達到了3000多人次。得益于常年從事花卉種植,鉆研花卉技術,他對孔雀草,矮牽牛,一串紅、月季等20多個品種的種植流程爛熟于心?,F在,他每年免費開展花卉種植技術培訓班次10多個,參加培訓2000余人次,帶領村民50多戶年增收100余萬元。
行走在花海園藝里,各種好看的花朵,讓人眼睛有一種應接不暇的緊張?!盎ɑü印痹p榮在改善車家店村人居環境、美化村容、綠化村莊的同時,助力著宜都農業提質增效。
在種花的辛苦與惆悵里領略責任和擔當,在護花的歡喜與期待里理解信念和力量,在賞花的詩意與驚艷里收獲感恩和喜悅?!捌鋵?種花也是經營人生,帶村民種花,與村民一起富,感覺生活很有意義!”袁雙榮的“花”心思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