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圣泉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民田間學校理事長崔全勝,帶著積累的資金和在外多年的管理經驗,為實現生產放心農產品的夢想回到了農村,創辦了北京紅泥樂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和北京圣泉農業專業合作社。北京圣泉農業專業合作社是一家融合發展的京郊農民合作組織,通過發展陽臺盆栽蔬果,吸引大批市民下鄉進園區,滿足市民對田園夢想和綠色生活的追求。同時,借助科普教育的形式將產品銷售到城市社區、中小學校、素食餐廳、星級飯店等,實現農產品進城。另外,還充分發揮農民田間學校的作用,促進教育培訓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在學習中尋找創新發展理念
由于突然一下從服務業進入設施農業,沒有任何經驗的崔全勝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經營管理??磩e人種草莓自己也想種,但草莓怎么打梗、怎么種植管理都不會。怎么辦?他憑借著自己的一股韌勁,通過在網上學習、自己看書,漸漸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但卻還是找不到竅門。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他聽別人說政府對創業者,特別是從事農業的人員正在開展培訓,于是崔全勝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經過農業技術推廣班、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班等一系列的培訓后,他逐漸清楚了農業種植、農業企業管理的規律和門道,逐步積累起了高素質農民應有的基本素質,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創辦的企業運行很順利并逐步發展成熟。
通過幾年的培訓學習,他了解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和北京都市農業的意義。于是在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崔全勝開始帶領團隊研究陽臺綠色農業(陽臺盆栽蔬果和庭院綠色)的種植技術與推廣。
做好做實產業發展基礎工作
北京圣泉農業專業合作社位于昌平區西部的南口鎮紅泥溝村,紅泥村屬于半山區,土地資源有限,村民多以傳統種植為主,項目單一,農民增收緩慢。但現在市民居住條件大幅度改善,對居住環境和農產品質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為了促進農民增收并且讓市民吃上既能美化環境又安全的蔬果,崔全勝帶領種植團隊,積極參加各種培訓,認真學習陽臺盆栽蔬果種植技術,并先后在合作社5個棚內進行了實驗,在盆里種植蔬果并根據每個品種的喜好配制營養土,進行嚴格的物理消毒,可以有效的防治病蟲害,管理又極其方便,只需日常澆水即可。試驗成功后,他帶領南口地區貧困村農戶利用廢棄宅院種植陽臺盆栽蔬果,種植期間合作社免費為農戶發放盆具、營養土、種苗,專家全程進行集中培訓和技術人員入戶指導,種植合格后由合作社進行上門回收,到基地包裝后進行推廣銷售。經過幾年的運營,崔全勝做好做實了產業發展基礎工作,切實對準產業帶動精準扶貧,不浮夸、不臆斷,做新時代農業發展領跑者,他帶領農戶種植的盆栽蔬果已成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勇于創新,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盆栽蔬果項目成功了,崔全勝對當好一名高素質農民也更有信心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紅泥溝村的紅土是寶貴的資源,于是經過認真思考和實地考察,崔全勝又推出了紅泥泥塑文化項目和生態農業種植,利用紅土地富含鐵元素、具有天然種植優勢的特點,在園區種植了50余種富鐵蔬果等農產品,挖掘紅泥文化的科普、休閑體驗內涵,并開展了紅泥泥塑和盆栽蔬果進校園、進社區、到園區等一系列手工及種植體驗活動,深受市民喜愛和推崇。發展鄉土文化、泥塑文化促進了園區的農業與旅游發展相融合,提升了圣泉合作社的知名度,在此期間崔全勝申請了陽臺蔬果專用營養栽培袋、小型組裝式可移動可伸縮栽培架兩項國家專利并創辦了“紅泥樂農場”品牌。近年來園區被評為北京農業好品牌、北京市優級農業標準化基地和北京市綠色防控示范基地。
把農民教育培訓與產業發展融合起來,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與京郊一般的農民合作社或農業園區不同,圣泉農業是由北京市農廣校掛牌的一所農民田間學校?!耙赞r民為中心、以田間為課堂”,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教育培訓是合作社承擔的重要職責和功能。
作為一家農民合作組織,為何要開展這項工作?如果從農業產業鏈的全局看,把農民田間學校建在合作社,其實是一項有利于推進農民教育培訓與農業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
抱團合作,方能聚力發展。就合作社而言,僅憑一家之力推廣陽臺盆栽蔬菜產業力量不足,容易捉襟見肘。要在北京市場乃至全國打響這一產業的招牌,就必須讓更多的農業生產者了解并參與其中。與此同時,也能為推進農村創業就業發揮積極作用。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幫助更多人到農村創業就業也是我的一個夢想。下一步,合作社將打造退伍軍人創業基地,讓廣大退伍軍人也能在農村的廣闊天地干出一番事業,帶動更多群眾致富?!贝奕珓俳榻B,近年來,合作社積極培養農村青年、農村能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返鄉人員等不同群體來基地進行創業創新。2018年,僅在南口地區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的數量就達到6000人次。
如今,借助京津冀區域融合發展的大勢,圣泉農業也不斷拓展陽臺農業培訓的地域范圍,2018年為京津冀區域新型職業農民及職業經理開展的科普活動人數達到5000人次,包括興隆縣、邯鄲市、承德縣大興區、天津大港等地區的新型職業農民以及房山職業經理人。此外,合作社還為內蒙古和吉林省開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近年來,為了提升培訓質量,合作社努力提升教育培訓理念,不斷豐富示范內涵,廣泛開展培訓活動,充分發揮在培訓工作中的作用。
如今,在合作社的基地,經??梢钥匆妬碜愿鞯氐男滦娃r業經營主體在此接受蔬菜生產技術培訓。培訓內容并不局限于陽臺盆栽蔬菜種植,還包括蔬菜綠色防控、標準化生產等實用技術。近年來,合作社已為昌平當地農民以及上海、天津、石家莊、長春、太原等地區的高素質農業人才進行了綠色蔬果種植技術培訓、生產標準化和綠控知識的培訓,受到高度評價。
緊跟農業步伐 實現產業升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其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產業興旺要立足實際,北京是典型的“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振興鄉村產業需要著眼于“融合”二字發力。具體來說,要在產業融合、城鄉融合上做足文章,讓京郊農產品以高附加值進入城市社區、走進市民家庭。
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和養生,住在城市的人們總想有時間到郊區旅游,或者退休后到郊區生活,這樣的需求也將不斷增長。未來,崔全勝想結合北京鄉村振興規劃,在產業發展和城鄉深度融合上有所突破,在南口地區山美水美的地方,依托現有產業和美麗鄉村規劃,瞄準城鎮化發展形勢,城鄉居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把農業產業與康養休閑結合作為下一步創業目標。
經過幾年來的發展,崔全勝不僅為當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示范走出一條彰顯“融合”特色的發展之路。如今,他為助力京郊鄉村振興,開始著手于農村康養產業,帶著群眾追夢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