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鵬, 興隆縣農廣校農業推廣研究員、骨干教師。1993年畢業于河北農業技術師范學院,27年來一直致力于農業生產一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跟老百姓打了半輩子交道,足跡遍布興隆縣鄉村的每一處棚室、栗園、蘋果園、山楂園。他仿佛是一粒種子,播撒在興隆綠色的田野上,收獲了百姓們的信任和愛戴。先后獲得國家、省、市級科技獎勵六項,國家專利三項,出版著作兩部,發表省級以上科技論文百余篇。2012年被評為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2014年獲得承德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心系興隆農業 奉獻興隆農民
楊春鵬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為己任,心系農業,情系農民,奉獻農村,腳踏實地,深入基層農業生產第一線,每年有三分之一時間穿梭于田間地頭,充分調研,結合農村實際,認真規劃、有的放矢,對工作一絲不茍,樂于團結協作,與百姓打成一片。
山楂是該縣的主要農產品,產量位居全國縣級首位。楊春鵬立足本地山楂產業,在做好現有品種基礎上,引進、推廣優良品種。他把農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親臨現場把脈指導。
2018年5月的一天,霧靈山鎮梨樹溝村發生了山楂樹整村黃葉現象,百姓心急如焚,找到村委會,急需專家指導。村支書給楊春鵬打去電話,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趕到的時候看見已有30幾名果農正在焦急地等著他。他仔細觀察紅果樹,詳細詢問果農,最終找到癥結,確診為山楂銹病,并制定了治療方案。果農們按照他的指導方案給果樹進行治療,半個月后山楂銹病全部痊愈。
他在指導全縣山楂生產的同時,將全縣12.09萬畝山楂成功認證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山楂標準化生產基地,為該縣農業發展、農民增產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民,楊春鵬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成為深得百姓好評的專業技術教師,一名“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為農民授課 傳遞新技術 新知識
針對當下農業生產經營理念急需轉變的現實,培養高素質農民對現代農業的認知能力,普及相應配套的農業生產技術與技能,楊春鵬堅持深入農村生產一線,對農民進行專業技術服務和指導。面對農民文化素質較差、科技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因材施教,采取知識講座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等形式進行培訓,贏得了農民的廣泛好評。每當他講課的時候,課堂總是爆滿,有人自備板凳,坐在過道里,沒有地方坐的就站著聽。高素質農民學員劉學文說:“我的采摘園是楊老師幫助建起來的,沒有他的先進理念作指導,就沒有我今天的好日子?!?span lang="EN-US">
他重點推廣了板栗和山楂省力化栽培技術,通過對比試驗,效果明顯,并把這種技術傳授給農民,有效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他向農民授課采用點菜式方式,百姓需要什么,他就有針對性地安排講課內容。
八卦嶺村多數年輕人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婦女在家,她們對果樹經營缺乏經驗和熱情,造成板栗樹放任生長。面對這一現實,他授課時先從轉變經營理念入手,推廣板栗修剪技術。學員張海東聽了授課,采取新技術管理板栗樹產量高出往年近三成,投入的工時卻少了近一半,總效益比以前提高了八千多元。在該縣主要的板栗和山楂產區,無人不知楊春鵬的名字,都稱贊他水平高、業務精,所講內容通俗易懂,實用性又非常強。
助力脫貧攻堅 實現產業脫貧
2014年以來,楊春鵬駐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向農民宣傳鄉村振興戰略,使農民轉變農業經營理念,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帶動鄉村旅游業發展。他提升信息服務水平,培育農民經紀人隊伍,推動現代農業產業開發。他堅持“實地、實用、實效”的原則,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實用技術培訓,推廣普及先進實用技術,有效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
在駐村扶貧中,他對村里貧困戶了如指掌,對每一戶每個人都心中有數,根據致貧原因,規劃遴選脫貧項目。在駐蘑菇峪鎮蘑菇峪村期間,該村年輕小伙陳陸患病致貧,卻苦于沒有脫貧思路,找不到適合他的好項目。楊春鵬抓住他對手機和電腦比較精通的特點,跟他談心,講未來農業發展趨勢,教他如何運用電商平臺,把當地農產品銷售出去。楊春鵬點燃了小伙的希望火花,讓一直苦悶的他看到了美好的未來。不到半年時間,他就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電商名人,為農產品實現網絡銷售帶了個好頭。當人們問起他的脫貧經驗時,他都會興奮地說:“這得感謝楊老師,是他給我找到一條好路子,我想用不了多久,我就能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電商老板?!?span lang="EN-US">
抗擊疫情 主動擔當
楊春鵬是高中時期加入的黨組織,疫情爆發,他雖然不能到抗擊疫情最前沿,但他主動請纓,積極參與到小區防控工作第一線。2019年疫情爆發后三個多月的時間,他一直在居民小區執勤,對小區內外進行消毒,精準排查返鄉人員,面對居民的不理解,他耐心地講解、宣傳,得到小區業主的支持和認可。
疫情期間他不能到村里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就利用網絡資源,在惠農網站擔任技術專家。建立了一個“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群”,無論他怎么忙,也要抽出時間為群里的農民授課,解答疑難問題。每次授課半小時左右,授課達40余次,聽課農民近萬人次。群成員潘兆國還把每次授課內容進行合成錄音,便于隨時收聽和分享給更多的人。隨著疫情風險等級的下降,楊春鵬沒有接受組織安排去休假,他立刻行動起來,與預約單位及時取得聯系,開始了現場培訓,推廣他的候鳥式互助養老型民宿旅游工作。
楊春鵬心里裝著百姓,想得是百姓的需要。他知行合一,理論聯系實際,既不做高高在上的學究,也不單單做個實用主義者。他把學習到的先進技術、先進理論,轉化為可供農民增產增收的知識,并且毫無保留地傳授出去,為鄉村發展的美好未來堅實基礎。